当前位置: 首页 > 要闻动态 > 县区动态

文明绘就城市幸福底色——开发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综述

发布时间:2025年07月02日 17:28来源:鹤壁日报浏览次数:

文明是城市的精神坐标,更是丈量幸福的温暖尺度。鹤壁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将“为民、惠民、靠民”理念深植于心,把创建工作细化到黎阳东路的每块砖石、泰山路的每株苗木、社区楼道的每盏路灯,让文明气息渗透城市肌理,让幸福质感可触可感——如今的开发区,背街小巷里的“老墙根”变成了彩绘文化墙,闲置空地变身口袋公园,就连菜市场的摊位都挂上了“文明经营户”的亮牌,这座因文明而兴的城区正书写着新时代的幸福答卷。

高位统筹,绘就城市建设同心圆

创建全国文明城市,是一场全区联动的“大考”。开发区将文明创建作为“一号工程”,构建起“指挥部统筹调度、分办点精准落实”的工作矩阵:党政“一把手”每周带队深入施工现场、社区垃圾分类点等点位督导,用“脚步丈量”创建短板;分管负责人牵头绘制创建作战图,将14个重点点位细化为“基础设施提升”“市容市貌整治”等具体任务,每个路口、每栋楼宇都明确“四长”责任。

民生为笔,书写幸福生活新答卷

“王婶,电动自行车得停到充电桩那边,楼道内充电太危险啦!”傍晚,北国之春社区的“遛弯式排查小分队”准时出发,党员们佩戴红袖章,像走亲戚一样敲开居民家门。这支由老党员、楼栋长组成的队伍,常年对电动自行车违规充电、遛狗不拴绳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劝导,同步排查路灯损坏、道路不平等安全隐患,并提出增设充电车棚、公共座椅等优化建议。通过“老街坊”接地气的沟通方式,提升了居民对文明城市创建的支持度。

在北国之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,“六红志愿服务队”的活动排期表贴满了公告栏:每周一的“红领巾广播站”,12岁的志愿者张一诺通过智慧合杆播报文明养犬倡议书,她清脆的童声随着5G信号传遍小区每个角落;每月开展的义诊活动也赢得居民好评,80岁的王大爷攥着体检报告直点赞:“在家门口就能看病,创文真是创到咱心坎上!”

精细治理,雕琢城市品质新颜值

走进改造后的泰伯北大街,双向六车道的柏油路面平整如镜,两侧绿化带里,亮晶女贞修剪成的“文明鹤壁”字样与红枫、乌桕相映成趣。“以前这条路坑洼不平,现在不仅通车顺畅,连路灯杆都装上了WiFi!”每天晨跑的市民刘女士指着智能路灯感叹。据开发区城市建设管理局数据显示,开发区近3年累计投资2.9亿元,不仅打通了困扰居民10年的3条“断头路”,还将华夏北路打造成了“樱花大道”、科学大道建成“银杏长廊”,80余种苗木组成的9万平方米绿地,让城区绿化覆盖率提升至42%。

德润人心,凝聚文明风尚正能量

“看到‘鹤壁好人’王师傅义务修家电的故事,我也报名参加了社区维修队。”在开发区好人馆,23岁的志愿者小林指着展板上的照片说。开发区创新建立“好人培育库”,通过社区推荐、网络投票等方式,3年来共选树“经开好人”56名,其中12人获评“鹤壁好人”。

如今的开发区,33家学雷锋服务站遍布商超、医院等场所,20支专业志愿服务队像毛细血管般延伸至各个角落,小区里的“文明督导员”用手机App上报垃圾分类情况,就连外卖小哥都成了“流动文明宣传员”——他们的送餐箱上贴着“请勿车窗抛物”的标语。据统计,近3年来全区2300余名志愿者累计开展活动1800余场,带动6万余名市民参与文明实践活动,遛狗拴绳、垃圾分类等行为从“要我做”变为“我要做”。

从晨光中的游园晨练到夜幕下的文明劝导,从背街小巷的“微改造”到城市气质的“大提升”,开发区用文明之笔勾勒出的不仅是街道整洁、绿植葱茏的“颜值”,更是市民脸上洋溢的笑容、心中升腾的认同。正如一位居民在社区留言簿上写下的:“文明不是标语,是家门口新修的路、是孩子托管班的笑声、是陌生人递来的一把伞——这就是我们想要的幸福模样。”